引起食管炎的原因很多,最常见的是反流性食管炎,其原因包括抗反流屏障及食管黏膜屏障作用减弱,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,其内的胃酸、胆汁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引起食管炎症[2][3][4]。
食管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?
- 反流性食管炎:
- 抗反流屏障减弱:抗反流屏障也就是胃与食管交界处的结构,它的作用类似于阀门系统,能有效阻止胃内容反流的发生。多种原因可导致抗反流屏障功能异常,包括:食管裂孔疝、贲门(人体消化道的一部分)手术、腹压增高(如妊娠、肥胖、腹水、呕吐、负重劳动)、胃内压增高(胃扩张、胃排空延迟)等。
- 食管黏膜屏障作用减弱:长期吸烟、饮酒及刺激性食物等,可使食管黏膜抵御反流物的损害能力下降。
- 放射性食管炎:放射性食管炎常发生在因食管癌、纵膈肿瘤等疾病,胸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,尤其是放疗剂量过大时。多因射线本身的电离等作用造成食管损伤。
-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:病因不明,目前普遍认为,是食物过敏反应造成的食管损伤或功能紊乱相关。
- 感染性食管炎:多为免疫力低下(如行肿瘤化疗后、器官移植后、长期服用激素、患艾滋病等),或长期口服抗生素导致机体菌群紊乱,使一些平时不致病的病原体(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)大量繁殖导致感染,进而损伤食管黏膜。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,其他的致病菌还包括单纯疱疹病毒(HSV)-1、巨细胞病毒等。
- 药物性食管炎:往往是由于患者不正确的服药方式,如卧床服药或服药时饮水过少,使药物贴在食管黏膜上,其内的腐蚀性成分导致食管损伤。老人和本身有食管狭窄或动力障碍的患者,更易发生药物性食管炎。
- 腐蚀性食管炎:常由于误服或吞食具有强刺激作用的化学腐蚀剂,造成食管严重损伤引起的炎症。儿童常见于意外误服,成人则多见于自杀。常见的腐蚀剂有各种强酸、强碱、消毒水等。
哪些人容易患食管炎?
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,更容易得病:
- 妊娠:妊娠期间由于胎儿不断长大,孕妇腹腔内压力逐渐增加,胃受到挤压后胃内压力也随之增加,当超过食管内压时,就会出现胃食管反流;此外由于孕妇的活动量减少,胃肠蠕动减弱,容易便秘,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的概率。
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,更容易得病:
- 不良生活习惯 :吸烟、饮酒、喜欢吃过冷或过烫食物以及辛辣刺激饮食等,均可引起食管防御功能下降。
- 进食过多以及进食后立即平躺休息,可以引起胃内容物反流。
- 某些食物和饮料 :高脂肪饮食、巧克力、薄荷、咖啡、浓茶、番茄汁、柠檬汁等,可以使食管下括约肌(抗反流屏障的一部分)压力一过性下降,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。
- 某些药物:常见的可以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的药物有:地西泮、钙通道阻滞剂、抗胆碱能药物、茶碱、麻醉剂、某些避孕药、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(如异丙肾上腺素)等。
- 肥胖、穿紧身衣裤、剧烈咳嗽、重体力劳动等可引起腹压增高,引起胃食管反流。